为拓展人文研究视野,我院于2025年9月14日上午11:00在2号楼209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主题为“关于古典学的思考”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向鸿波副教授主持,武汉大学哲学学院/国学院谢远笋副教授主讲,历史学院师生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。

谢远笋副教授从概念的角度解释了“古典学”“中国学”“亚洲”及“东洋”等名词。他认为古典学专业包括中国古典学和西方古典学。中国古典学以文字、音韵、训诂、目录、版本等为基础,融合了文献学、历史学、哲学等诸多学科,而非简单经学的延续。经学的研究是哲学的研究,对经学的研究是小学的研究,要在狭义的古典学基础上作哲学研究。此外,谢远笋还重点介绍了裘锡圭和朱维铮的观点。裘锡圭较早在中国提出“古典学”的概念,他致力于文本的整理、校勘、释读和时代判定,主张对经史子集的诠释要有一定的文献基础,通过对勘不同文本,探究文本的演变过程。朱维铮则以解构经学的方式研究经学,研究经学是为解构经学。“中国学”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,以美国学者费正清、日本学者沟口雄三为代表。沟口雄三提出“没有中国的中国学”,对中国的研究不能只关注明及明以前,还要关注其后时段。不能脱离当下研究中国学,也不能脱离日本研究中国学。谢远笋认为该观点有失偏颇,脱离中国谈中国和脱离世界谈中国都是不可取的。“亚洲”一词最早是作为“他者”的概念提出的。“东洋”的概念据宫崎市定所言是一种文化上的概念,通常指代中国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区域。
讲座尾声,向鸿波副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。他表示,谢远笋副教授的讲座既有对古典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梳理,也有对研究方法的探讨,为师生带来了学术启发。本次讲座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古典学的魅力,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汲取经典的智慧力量。
供稿:蔺雨菲
审核:李清临